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12/4 聽演講心得

第一場是胡寶林教授的演講,剛開始聽時並不太以為意,後來聽到有關於環保設計的議題才開始認真。真的覺得「高會窮老師」要來聽這場演講。

胡教授列出幾個題目來針對台灣的大學,其中對於「太過重視概念模和泡泡圖」的感受其深。它說台灣的教授太重視初做的概念模,經常要求概念模要做的很精細、比例都要非常準確,但卻忽略真正要重視的是最後完成的「大作品」,以及大作品的材質感覺。因為概念模只是為了完成大作品的前置作業而已,太過精細與比例其實是多餘,甚至最後還把概念模拿來當成績的基準,這樣根本本末倒置了吧。

就讓我想到目前「高會窮老師」要我們做的聖誕樹模型,每次都說我們的小模型做的不夠精細,沒有美感,什麼比例不對呀。最後的大作品,甚至要完全依照概念模來實做,但是大作品跟小作品是不一樣的,不是說小的做好了大的就要完全依照比例實行,有時候應該要調整一下,但是卻常被說「這個太大啦」「這個比例你用小模型來換算對嗎?」,之後說我們的模型要保護好,因為還要依照這個來打分數。概念模之所以為概念模就是他只是一個概念而已阿。

胡寶林教授還有提到,「大學的教學專題。」應該要有更個人化的教學題目。他說台灣的大學常常是「統一題目輪流出題」,這樣會造成很多老師有東西卻只能藏口袋。而且話說回來,明明就已經是大學了為什麼還要「統一題目」?這樣所有老師出的題目就都一樣了,還「輪流出題」。感覺一點也不在乎學生需要的是什麼。雖然學生對於一個已經當了N年的教授而言根本不算什麼。反正是國立大學。

這也讓我感受其深,那時候一聽說系展的題目是LOHAS,結果不知道為什麼其他老師的題目也變成「LOHAS」,常常一個老師出這個結果其他老師也出這個,常常做作業到最後不知道為了什麼。

不過有個年紀較大的朋友說,不是大學限制住他們,而是老師當久了就懶了。大學制度之所以為這樣是大家想偷懶,反正國立大學是鐵飯碗,認真也沒什麼用。我也這麼覺得。

最後我覺得最精采的是「離相否定」當你要做什麼東西的設計時,先告訴自己千萬不要做這個。
像是車站就要非車站、圖書館就要非圖書館,當你擺脫這個東西帶給你的傳統印象時,就已經在創造新的意象了。
現在不管做什麼東西,也都是以這種想法去思考,真的非常有用。離相否定。

還有一點,他說希望大學中途能夠出去實務一年再回來繼續讀。因為台灣大學常常連續讀四年,學生在學校裡埋苦幹,不知道外面的世界,早已跟外界斷層,當他畢業完出去之後,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幹什麼?也不知道自己在大學讀幹什麼?讀的很不踏實。如果可以大學休學出外實務一年同地方的經歷,這樣再回來讀書,便能跟社會接軌,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。讓有修學過兩年的我又再度感受其深。

還有,台灣的大學常常是一個學期2~3個專題,平均每個專題只有四個禮拜可以做完,第一個禮拜去找查資料、第二個禮拜出去訪問、第三個禮拜開始報告、第四個禮拜要做總結,最後每個專題最重要的就是在做總結,根本不夠時間去了解該事物,甚至只能知道這件事情的皮毛,無法深入了解,沒有專業性的東西在裡面。。胡教授建議,應該改為一學期一個專題,這樣才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從無到有,從表層到裏層真正的研究,甚至去找專家。

不過算了,並不寄望,以上這些大概是台灣大學的世外桃源吧?

第二場演講,全是英文,聽不懂,不過了解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語言是很重要的。所以聽了這場演講我得到很深的啟發,要認真的去鑽研日文。因為我討厭英文,雖然我也討厭日本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